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AG视讯- AG真人视讯平台| AG真人视讯官网|重庆抗战兵工遗址群总部被发现 旧址位于枇杷山

发布时间:2025-10-17 11:25:52    次浏览

渝中区枇杷山山城步道附近的3栋老建筑里,竟然隐藏着抗战时期抗战大后方兵工生产的总部! 日前,这一新发现被三峡博物馆及多名专家予以证实:目前保留的三栋建筑,很可能就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兵工署署长俞大维的办公室,直接领导为主管军政部的何应钦。这3栋建筑现已被重庆文物部门保护起来。旧址位于枇杷山山城步道旁位于渝中区中山二路枇杷山巷的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藏在山城步道上,很多人每天都会经过,却不知道这竟然会是文物旧址。 山城步道往上走,左侧呈阶梯状有序排列着三栋老房子,都用蓝色的塑料瓦遮盖着,墙面已经斑驳,乍一看还以为是三栋黄色的建筑。每栋建筑都有三扇同样的红色木门,两扇窗户,窗户上的玻璃有部分也早已不见。沿着扶梯往上,最高那栋建筑的门外,用水泥筑了一座洗手台,木门敞开着,四周都爬满了青苔。 这就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现在的模样。主管整个大后方的兵工生产现此建筑的三峡博物馆抗战史专家张荣祥介绍,这个遗址是根据档案及老地图标注确认的,当年国民政府兵工署署长俞大维应该就是在这里办公,主管着整个重庆乃至大后方的兵工生产,而这个遗址就是整个重庆抗战兵工遗址群的总部。 国民政府兵工署署长俞大维(中墨镜)根据重庆市档案局收集资料,重庆兵工在抗战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从1938年各兵工厂相继在重庆复工起至1945年抗战胜利时止,在重庆的第二十一、二十四、五十等兵工厂,共生产各种枪弹85414万发,步枪293364支,轻机关枪11733挺,火炮13972万门,炮弹598.2861万颗,各种兵工器材71746.9万公斤。“可以想象,这些武器和弹药应用于抗日战争之中,其所起的作用是何等的巨大。”重庆档案局收集处处长,抗战史专家唐润明说。而这些生产指令,都会从军政部兵工署发出。主人曾帮华罗庚在重庆找房子这3栋老建筑曾经的主人俞大维,也是一位传奇人物。著名史学家陈寅恪的母亲,是俞大维的姑母。1925年,俞大维的一篇论文刊载在德国最著名的数学杂志上,他是在该杂志发表文章的第一位中国人。几年后,华罗庚亦在该杂志发表论文,成为第二个中国人。俞大维在重庆期间,华罗庚一家也逃难到重庆。俞大维帮他找了房子,两家人住得很近,便于探讨数学。 国民政府兵工署署长俞大维作为国民政府兵工署署长,抗日战争期间,俞大维领导兵工企业坚持生产,为中国军队提供了重要装备支撑,建成了一定规模的兵工生产和研发体系,于是被誉为中国的“兵工之父”。重庆市文物局初步认定,渝中区中山二路枇杷山巷,就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相关文物保护单位表示,会对这处新发现文物建筑暂停拆除并且予以原址保护。此外,还将开展现状踏勘,摸清遗址现状后,会按照《重庆市抗日战争遗址保护利用办法》的规定,开展抗战遗址认定工作。建设书香重庆,共享书香生活重庆市全民阅读公益平台书香重庆网长按二维码 即可关注原创投稿:[email protected]联系电话:023—63066273阅读投诉精选留言该文章作者已设置需关注才可以留言写留言该文章作者已设置需关注才可以留言写留言加载中以上留言由公众号筛选后显示了解留言功能详情